分类:行业资讯
MT5开发:出口延续高景气外贸或具备韧性+ 查看更多
MT5开发:出口延续高景气外贸或具备韧性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0-11-11 11:58
MT5开发:出口延续高景气外贸或具备韧性
10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11.4%,预期增长10.2%,前值为9.9%;进口同比增长4.7%,预期增长10.2%,前值13.2%;贸易顺差584.4亿美元,前值370亿美。
10月出口数据延续强势,海外供需缺口高企、出口运输回暖对我国出口持续形成拉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改善比较显著,疫情反复目前对经济的拖累有所降低,经济修复仍为主要趋势。我国对美欧日出口的增速较上月均有所回升,对日本的出口改善尤其显著。四季度海外圣诞节消费旺季,对国内消费品出口有望进一步形成正向拉动。由于海外疫情反复防疫物资出口规模仍在,但边际拉动作用已经减弱。
10月进口出现明显回调,一方面,工业品进口需求低于预期,主要可能因为10月国庆长假对生产活动有一定的拖累,且9月工业企业恢复景气度较高,企业集中采购补库存带来较高增速,进入10月后国内需求趋于缓和,导致增速下降。另一方面,原油及成品油、煤及褐煤进口量价齐跌,继续拉低进口增速。
后市来看,在目前疫苗已有一定推进的情况下疫情的风险相对可控,出口方面已经由防疫物资逐渐转移向传统产品的拉动,海外需求大于生产的缺口短期犹存,对出口仍有支撑。进口方面,国内经济持续恢复以及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持续等因素都对进口有所利好,后续还需关注疫情的变化以及美国大选落地后可能带来的关税方面的影响。
中国10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11.4%,预期增长10.2%,前值为9.9%;进口同比增长4.7%,预期增长10.2%,前值13.2%;贸易顺差584.4亿美元,前值370亿美。
出口超预期向好,高景气可能延续
10月出口数据延续强势,以美元计价的单月出口同比11.4%,涨幅扩大1.5%。海外供需缺口高企、出口运输回暖对我国出口持续形成拉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改善比较显著,疫情反复目前对经济的拖累有所降低,经济修复仍为主要趋势。美国的10月制造业PMI较上月跳升3.9个百分点至59.3%,欧盟和日本PMI指数录得54.7%和48.7%,分别都较上月提升了1个百分点。
分国别来看,我国对美、欧、日、东盟的环比增速分别为22.5%、-7.1%、5.7%、7.3%,对美欧日出口的增速较上月均有所回升。我国对日本的出口改善尤其显著,较上月大幅提升了8.4个百分点;对于前期疫情比较严重的巴西、印度等地出口速度也显著提升,同比增速录得21.5%和18.3%;对东盟和韩国方面的出口有所回调,分别为7.3%和5.4%,较上月分别回落了7.1和9个百分点。对不同国家的出口分化可能受到出口目的地疫情严峻程度不同以及经济修复程度不同的影响,我国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形势与各地区的PMI变化基本吻合。
从出口产品的品类来看,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维持高增速,鞋类、服装等环比继续改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汽车的出口拉动率持续好转,四季度海外圣诞节消费旺季,对国内消费品出口有望进一步形成正向拉动。由于海外疫情反复防疫物资出口规模仍在,但边际拉动作用已经减弱,医疗仪器及器械仍维持较高增速水平,同比增长30.0%;纺织纱线出口大幅回落19.9个百分点,录得14.8%。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方面出口维持较高增速,其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音视频设备与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分别为13.9%、13.1%、18%、15.2%,但增速整体较9月有所回落。
目前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主调仍以修复为主,对出口需求有所支撑,短期内出口可能仍有一定的韧性,预计11月出口的逻辑不会发生趋势性转变,出口高景气仍将持续。
进口回落,国内经济恢复或有支撑
10月进口同比录得4.7%,低于预期的10.2%,较前值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调。一方面,工业品进口需求低于预期,10月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进口同比拉动率降至3.2%、5.6%,较9月收窄3.6、3.2个百分点。10月国内生产活动较9月有一定的放缓,主要可能因为10月国庆长假对生产活动有一定的拖累,且9月工业企业恢复景气度较高,企业集中采购补库存带来较高增速,进入10月后国内需求趋于缓和,导致增速下降。另一方面,原油及成品油、煤及褐煤进口量价齐跌,继续拉低进口增速。10月原油、成品油进口价格再度下跌,同比增速录得-31.5%、-25.4%,进口金额同比增速则大幅回落至-36%、-49.4%,对进口形成较大拖累。
分国别来看,本月对美国的进口增速大幅回升8.6个百分点至33.4%外,反映出我国仍然积极执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增速呈现出大幅回落,对欧盟、日本、东盟和韩国的进口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2.1、7.9、10.5和16.6个百分点至9%、5.5%、2.7%和0.6%,对进口增速的拖累较大。
后市来看,在目前疫苗已有一定推进的情况下疫情的风险相对可控,出口方面已经由防疫物资逐渐转移向传统产品的拉动,海外需求大于生产的缺口短期犹存,对出口仍有支撑。进口方面,国内经济持续恢复以及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持续等因素都对进口有所利好,后续还需关注疫情的变化以及美国大选落地后可能带来的关税方面的影响。
10月出口数据延续强势,海外供需缺口高企、出口运输回暖对我国出口持续形成拉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改善比较显著,疫情反复目前对经济的拖累有所降低,经济修复仍为主要趋势。我国对美欧日出口的增速较上月均有所回升,对日本的出口改善尤其显著。四季度海外圣诞节消费旺季,对国内消费品出口有望进一步形成正向拉动。由于海外疫情反复防疫物资出口规模仍在,但边际拉动作用已经减弱。
10月进口出现明显回调,一方面,工业品进口需求低于预期,主要可能因为10月国庆长假对生产活动有一定的拖累,且9月工业企业恢复景气度较高,企业集中采购补库存带来较高增速,进入10月后国内需求趋于缓和,导致增速下降。另一方面,原油及成品油、煤及褐煤进口量价齐跌,继续拉低进口增速。
后市来看,在目前疫苗已有一定推进的情况下疫情的风险相对可控,出口方面已经由防疫物资逐渐转移向传统产品的拉动,海外需求大于生产的缺口短期犹存,对出口仍有支撑。进口方面,国内经济持续恢复以及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持续等因素都对进口有所利好,后续还需关注疫情的变化以及美国大选落地后可能带来的关税方面的影响。
中国10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11.4%,预期增长10.2%,前值为9.9%;进口同比增长4.7%,预期增长10.2%,前值13.2%;贸易顺差584.4亿美元,前值370亿美。
出口超预期向好,高景气可能延续
10月出口数据延续强势,以美元计价的单月出口同比11.4%,涨幅扩大1.5%。海外供需缺口高企、出口运输回暖对我国出口持续形成拉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改善比较显著,疫情反复目前对经济的拖累有所降低,经济修复仍为主要趋势。美国的10月制造业PMI较上月跳升3.9个百分点至59.3%,欧盟和日本PMI指数录得54.7%和48.7%,分别都较上月提升了1个百分点。
分国别来看,我国对美、欧、日、东盟的环比增速分别为22.5%、-7.1%、5.7%、7.3%,对美欧日出口的增速较上月均有所回升。我国对日本的出口改善尤其显著,较上月大幅提升了8.4个百分点;对于前期疫情比较严重的巴西、印度等地出口速度也显著提升,同比增速录得21.5%和18.3%;对东盟和韩国方面的出口有所回调,分别为7.3%和5.4%,较上月分别回落了7.1和9个百分点。对不同国家的出口分化可能受到出口目的地疫情严峻程度不同以及经济修复程度不同的影响,我国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形势与各地区的PMI变化基本吻合。
从出口产品的品类来看,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维持高增速,鞋类、服装等环比继续改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汽车的出口拉动率持续好转,四季度海外圣诞节消费旺季,对国内消费品出口有望进一步形成正向拉动。由于海外疫情反复防疫物资出口规模仍在,但边际拉动作用已经减弱,医疗仪器及器械仍维持较高增速水平,同比增长30.0%;纺织纱线出口大幅回落19.9个百分点,录得14.8%。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方面出口维持较高增速,其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音视频设备与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分别为13.9%、13.1%、18%、15.2%,但增速整体较9月有所回落。
目前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主调仍以修复为主,对出口需求有所支撑,短期内出口可能仍有一定的韧性,预计11月出口的逻辑不会发生趋势性转变,出口高景气仍将持续。
进口回落,国内经济恢复或有支撑
10月进口同比录得4.7%,低于预期的10.2%,较前值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调。一方面,工业品进口需求低于预期,10月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进口同比拉动率降至3.2%、5.6%,较9月收窄3.6、3.2个百分点。10月国内生产活动较9月有一定的放缓,主要可能因为10月国庆长假对生产活动有一定的拖累,且9月工业企业恢复景气度较高,企业集中采购补库存带来较高增速,进入10月后国内需求趋于缓和,导致增速下降。另一方面,原油及成品油、煤及褐煤进口量价齐跌,继续拉低进口增速。10月原油、成品油进口价格再度下跌,同比增速录得-31.5%、-25.4%,进口金额同比增速则大幅回落至-36%、-49.4%,对进口形成较大拖累。
分国别来看,本月对美国的进口增速大幅回升8.6个百分点至33.4%外,反映出我国仍然积极执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增速呈现出大幅回落,对欧盟、日本、东盟和韩国的进口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2.1、7.9、10.5和16.6个百分点至9%、5.5%、2.7%和0.6%,对进口增速的拖累较大。
后市来看,在目前疫苗已有一定推进的情况下疫情的风险相对可控,出口方面已经由防疫物资逐渐转移向传统产品的拉动,海外需求大于生产的缺口短期犹存,对出口仍有支撑。进口方面,国内经济持续恢复以及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持续等因素都对进口有所利好,后续还需关注疫情的变化以及美国大选落地后可能带来的关税方面的影响。
分享到: